歡迎訪問江蘇聚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光引發劑的一些常識,光引發劑TPO廠家為你解惑
2022-07-14

光引發劑TPO廠家認為光引發劑,又稱光敏劑或光固化劑,是一類能在紫外(250 ~ 420 nm)或可見光(400 ~ 800 nm)區域吸收一定波長能量,并產生自由基、陽離子等的化合物。從而引發單體聚合、交聯和固化。
光引發劑TPO廠家認為光引發劑是光固化體系的關鍵成分,關系到配方體系在光照下,齊聚物和稀釋劑能否迅速由液態變為固態,即交聯固化。其基本功能特征是:引發劑分子在紫外(200 ~ 400 nm)或可見光(400 ~ 800 nm)區域具有一定的光吸收能力。在直接或間接吸收光能后,引發劑分子從基態跳到活性激發態,產生可引發單體聚合的活性片段。這些片段可以是自由基、陽離子、陰離子或離子自由基。
光引發劑TPO廠家認為根據產生的活性片段不同,光引發劑可分為自由基聚合光引發劑和陽離子聚合光引發劑,其中自由基聚合光引發劑應用廣泛,其次是陽離子光引發劑。陰離子型光引發劑的研究很少,目前還沒有商業化應用的報道。
光引發劑TPO廠家認為在許多實際光固化體系中,活性引發碎片的生成過程涉及光引發劑與其他輔助組分之間的化學相互作用,以促進活性碎片的生成,提高引發效率。這些輔助成分根據其特定功能可被稱為共引發劑、敏化劑或光敏劑。引發劑是雙分子光引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光引發過程中被化學反應消耗,促進光引發,則常稱為敏化劑。光敏劑也可以與光引發劑一起作用,促進光聚合,但它們之間只發生能量轉移的物理作用。作用原理是光敏劑分子吸收大波長的光能,躍遷到激發態。通過分子間物理作用,能量從激發態光敏劑分子轉移到引發劑分子。這樣,不能吸收長波光能的引發劑分子間接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產生具有聚合引發活性的片段。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光敏化。在整個過程中,光敏劑并沒有被消耗,只是作為能量的載體在系統中反復運行。
光引發劑TPO廠家認為光引發劑的吸收峰與光源的主發射帶重疊越多,光引發劑的有效輻射增強程度越高,提高油墨固化速度的效果越好。UV-LED的峰值較窄,輻射能量集中在較窄的紫外光譜內,所以UV固化只能集中在較窄的紫外光譜范圍內。目前UV-LED固化光源的波長主要有365nm、375nm、385nm、395nm和405nm,每個波長光源的發射帶寬都在10nm左右。但市場上的光引發劑大多在300-370nm有較強的吸收,在大于370nm的范圍內光吸收性能較差,導致UV-LED固化體系和傳統光引發劑中光源的發射光譜不同。
上一個:
聯系我們
服務熱線:
13921219871/ 0510-80665518